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火車上的廁所

 談起火車上的廁所,許多人一定會在遙遠的記憶中想起那個車廂廁所門口貼著個「停車時請勿使用」的牌子,並且在眼前清楚浮現出從馬桶的那個洞向下望,一根根枕木正快速向後移動,如咖啡色帶點灰色幻影的老舊電影畫面。早期因為人口並不密集,火車一旦離開城市,鐵路沿線人口就少很多,當然不必花錢去投資什麼處理設備,反正「東西」落在道碴上,自己慢慢就風化掉了。
 不過這樣有個小小的缺點,在列車停靠站內之際,絕對不能使用廁所。以前我在每天搭乘舊淡水線上下學那段日子,有一次便在新北投火車站發現,不知哪個傢伙在柴油客車靠站期間使用廁所,製造出來的產物又好死不死堆在某根枕木上,造成接下來好長一段時間,每回等車時都得面對那堆上頭還插著一朵衛生紙花的小山,於是我就只好像從事某種科學觀察似的,天天看著它愈來愈乾癟,終於有一天變成GOOGLE地圖上的喜馬拉雅山──儘管已經成為平面,頂上那塊白依舊清晰可見。

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又愛又恨ATP

 從很久以前,鐵路局(或者說許多大型公私機關都是)就有一個「傳統」,常常在運作中發現某些大問題之後,便針對這個問題想出解決之道,並且買進設備或改變運作方式,直到下次再發現其他的問題,才會因應這新問題而作出改變並增加新的模式。也有可能新的設備及方式衍生出新的問題,使他們不得不再想出另一個方法來解決它。如此週而復始,疊床架屋,終於使整個機關的運作看來十分「奇特」。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自強號的塗裝,因為頭前溪事故的發生,使得EMU100型自強號駕駛端面改塗俗稱「貓頭鷹臉」的警戒色,影響所及,後來多達六、七款不同型式的自強號電聯車或柴聯車都漆上這種顏色,直到PP出現(那其實又是另一個類似的故事)才算告一段落。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以前提過的電車停車標,正是其中一項。
 台鐵的行車保安系統也是這樣的產物。早年鐵路並沒有什麼保安系統,全靠司機員的注意力,但人總有疏忽的時候,所以曾經發生好幾次事故,也沒有人重視。終於民國六十年代中期轟動一時的談文對撞事故,這才引起了政府的注意,而在鐵路電氣化同時加裝ATS系統。不過這ATS系統實屬被動式防護,如果列車遇見險阻號誌,感應後是會停車,但因感應子跟號誌距離並不遠,所以這只能減低災害,某些狀況下仍有可能發生事故。並且這ATS後來故障頻傳,最後又引起了造橋大車禍。後來雖然有改良ATS,加裝預告感應子,成為ATP的雛型,不過因其為點狀監控,列車如果過了預告點減速後再加速,還是無法防止事故,終於,政府下定決心,花了大把金錢購入了史無前例的設備──ATP,也就是列車自動防護系統。
 這套破天荒的系統講起來非常先進,它是以線狀監控列車動態,車上的電腦配合車速立刻計算至下一個限速點或者號誌還有多遠,且由於電腦會載入車輛的各種性能(尤其是列車長度及制軔能力),會演算出最適當的曲線,使得列車可以在號誌機之前安全的停車。同時它強大的功能,除了防止冒進號誌,更可防止過站不停,通過轉轍器時也不必再擔心超速,一次解決了鐵路局多年來許多「心頭大患」...
 聽起來這世界真是美好。可是太陽底下總有陰影,ATP也不能例外。由於這些設備相當精密而複雜,首先感應子就耐不住台灣夏季的酷熱,紛紛中暑故障,而且車上設備牽涉到許多氣軔管路及考克,只要中間有一個損壞或者無火回送後沒有復位,ATP就無法啟用,車子也就開不了,使用初期因機班人員不熟悉造成的狀況,可說難以估算,甚至最後導致大里事故,為ATP寫下悲慘的一頁。
 所幸在鐵路局人員的努力之下,如今ATP已是正常使用,您看當它開機以後,畫面上一片詳和,紅線顯示初啟用限速2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