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了火車這種東西之後,大家便發現它的運作牽涉許多問題,例如怎麼確保一條路線上的火車不會對撞或追撞,於是有了閉塞制度;隨著火車愈來愈長,車重相對也增加,軔機(煞車)就不能再像汽車那樣使用機械式或者油壓式,於是有了空氣軔機系統;又因為列車調度頻繁,舊型螺旋連結器安全度低且不方便,於是又有了自動連結器的發明......
當然,再談下去還有很多,不過在我們台鐵,有件事情倒是一直解決不了,那就是停車標。
早年的火車,說實在話,只要全車能在月台邊停下來就好了,反正旅客自己上車找位置坐,而且車廂長度也不太一樣,停哪並沒有什麼太大意義。後來有了對號列車,車廂也逐漸統一為二十公尺,於是有了「車序牌」的設置,原則上司機自己要記得後面拖了幾節車廂,機車不算,可能的話還要扣掉什麼行李車、電源車,反正就是讓每節辦客的車廂大致對準車序牌,使旅客可以依車序牌上車即可。
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
撞到一隻狗
自從進入鐵路機班,師傅們就一直向我們這些後輩提到:往後的日子沒撞到什麼是不可能的事。這當然早就有所覺悟,而且在員訓所,看過闖平交道被撞的畫面、甚至現場照片不說,還有同學推薦某個恐怖網站,裡頭什麼撞死摔死的畫面沒有,我猜那時便有人偷偷在家一個人關在房裡,邊捂著胸口邊深吸一口氣,看著影片裡救難人員把那個車禍中被撞掉的臉再放回死者的腦洞前面(天啊,中間是夾著一層肉醬嗎),似乎藉由這樣激烈的過程,未來就可以對某些事得到免疫似的。我幾乎可以想像那傢伙第一次看到這畫面時歪臉皺眉的表情。
講起來是很簡單。不過這全都設定在非常「完美」的狀態,撞到就得面對,不過我乘務中第一次撞到大型動物,結果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
那時我才坐在助理位置幾個月,其實之前就曾經偶而撞過小鳥之類,幾乎沒什麼感覺。當天我坐在柴油客車的助理側,車子一路輕快地從花蓮來到蘭陽平原。從宜蘭重新出發後順利地通過四城站,夜幕已然低垂,視界可見唯有頭燈所及處,遠方溫泉鄉燈火依稀在目。就在列車以百公里速度越過第二閉塞,忽然──
前面有個東西!
一隻黃色的狗。當時我還沒想到那叫黃金獵犬,只看見牠黃色的身軀,那條看上去略有些篷鬆的尾巴,最重要的,是兩顆在燈光照耀下閃著橙黃色的眼睛。牠看著我們這邊,原先牠正由路線左邊渡向右邊,這時牠停了下來。同時,我的師父踩下氣喇叭踏板。
要命的是,這狗本來已經過了一半,聽見火車駛來,忽然往後退一步,這下牠整個橫在路線上。如此距離要停車已經不可能,只好眼睜睜看著那兩團無助沒入車頭前方的黑暗中,隨後過了不知多久,我感覺應該有好幾秒,但那一定是錯覺,反正在內心一片寂靜的等待中──
碰!
火車跟著重重跳了一下,鐵達尼號撞冰山大概不過如此。可是我們的命運跟鐵達尼號也沒什麼差別,幾秒鐘後,客室燈火減半,冷氣也沒了,這代表列車電源已經出了問題;同時儀表板某個顯示燈熄滅,跳線可能亦受到打擊。不久,車子抵達礁溪站,列車長跟隨車機務員都跑到前面來,列車長告訴我們後幾節車廂客室有塊玻璃外層破裂,附近旅客已經安排疏散,機務員則說中間兩部出發時啟動的電源車全都熄火,大家巡視後討論的結果,認為動力沒有問題,列車可以繼續前行,只是機務員要去把剩下的那一部電源車試著發動,否則會沒有冷氣。機務員告訴我們,他坐在後端駕駛室,看見當時車後一片飛沙走石,猜想擊破客室玻璃的石頭就是那時揚起來的。
當然,後來列車還沒離開宜蘭縣,電源車就已啟動,供電也恢復正常。只是一路上,那兩顆因反射燈光而顯得特別明亮的眼睛總在擋風玻璃前兀自縈繞不去。濫情的人應該會想,那雙眼睛曾經接觸何種溫暖,如今卻被放逐到冰冷的軌道上任其自生自滅。好吧,我承認,我是那種有點濫情的人,可是我覺得這種時候火車,以及開火車的人,應該是更可憐的吧?
講起來是很簡單。不過這全都設定在非常「完美」的狀態,撞到就得面對,不過我乘務中第一次撞到大型動物,結果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
那時我才坐在助理位置幾個月,其實之前就曾經偶而撞過小鳥之類,幾乎沒什麼感覺。當天我坐在柴油客車的助理側,車子一路輕快地從花蓮來到蘭陽平原。從宜蘭重新出發後順利地通過四城站,夜幕已然低垂,視界可見唯有頭燈所及處,遠方溫泉鄉燈火依稀在目。就在列車以百公里速度越過第二閉塞,忽然──
前面有個東西!
一隻黃色的狗。當時我還沒想到那叫黃金獵犬,只看見牠黃色的身軀,那條看上去略有些篷鬆的尾巴,最重要的,是兩顆在燈光照耀下閃著橙黃色的眼睛。牠看著我們這邊,原先牠正由路線左邊渡向右邊,這時牠停了下來。同時,我的師父踩下氣喇叭踏板。
要命的是,這狗本來已經過了一半,聽見火車駛來,忽然往後退一步,這下牠整個橫在路線上。如此距離要停車已經不可能,只好眼睜睜看著那兩團無助沒入車頭前方的黑暗中,隨後過了不知多久,我感覺應該有好幾秒,但那一定是錯覺,反正在內心一片寂靜的等待中──
碰!
火車跟著重重跳了一下,鐵達尼號撞冰山大概不過如此。可是我們的命運跟鐵達尼號也沒什麼差別,幾秒鐘後,客室燈火減半,冷氣也沒了,這代表列車電源已經出了問題;同時儀表板某個顯示燈熄滅,跳線可能亦受到打擊。不久,車子抵達礁溪站,列車長跟隨車機務員都跑到前面來,列車長告訴我們後幾節車廂客室有塊玻璃外層破裂,附近旅客已經安排疏散,機務員則說中間兩部出發時啟動的電源車全都熄火,大家巡視後討論的結果,認為動力沒有問題,列車可以繼續前行,只是機務員要去把剩下的那一部電源車試著發動,否則會沒有冷氣。機務員告訴我們,他坐在後端駕駛室,看見當時車後一片飛沙走石,猜想擊破客室玻璃的石頭就是那時揚起來的。
當然,後來列車還沒離開宜蘭縣,電源車就已啟動,供電也恢復正常。只是一路上,那兩顆因反射燈光而顯得特別明亮的眼睛總在擋風玻璃前兀自縈繞不去。濫情的人應該會想,那雙眼睛曾經接觸何種溫暖,如今卻被放逐到冰冷的軌道上任其自生自滅。好吧,我承認,我是那種有點濫情的人,可是我覺得這種時候火車,以及開火車的人,應該是更可憐的吧?
2010年2月14日 星期日
N規ETHERTRAIN SBK32300及SPK32300模型
這是ETHERTRAIN最新的N比例作品,SBK32300型半行李車,以及SP(K)32300型客車。它們為早期常見的十七公尺級車廂,也是由舊型鋼體客車及木造客車更新而來的產物。由於它們數量非常多,以前的平快車和普通車編成中經常可見它們的存在。只是隨著無空調客車的淘汰,再加上車齡老舊,現在幾乎已經全數消失,僅存極少數改造成特殊用途車輛得以留存,目前經常停留在台北機務段的EOB32389號電力瞭望車是其中最為人所知的一輛。
2010年2月12日 星期五
N規ETHERTRAIN DR2800自強號模型(隆成發改造後)
這是ETHERTRAIN的DR2800型柴聯車模型。實車為民國七十一年(1982年)出現的東部幹線第一款自強號特快車,外觀的車側及車頂波浪紋與DR2700類似,同樣亦為日本東急的產品。此車出現時,因西部幹線EMU100型已經加塗「貓頭鷹臉」警戒色,故原始即將此色融合於車身線條,較西部幹線自強號色彩為調和。DR2800作為台鐵柴聯自強號的始祖,自此確立了往後的柴聯自強號一組兩動一拖,發電機引擎置於拖車的配置模式,不過因其設計仍屬舊型,所以此車仍和舊型莒光及EMU100型相同,採用落地型冷氣,且一車廂只一端有上下車門,可說是一種新舊思維交替的產物。
目前本型車全數在東部各線服務,由於性能優越,仍將繼續使用。此次的模型為隆成發改造後的現行構型,把登車階梯減為一階,車頂散熱器也略有不同。未來DR2800可能陸續進廠改造自動門,在可預見的將來,它們仍將奔馳在花東地區,為旅客服務。
(內容時間為2010年)
目前本型車全數在東部各線服務,由於性能優越,仍將繼續使用。此次的模型為隆成發改造後的現行構型,把登車階梯減為一階,車頂散熱器也略有不同。未來DR2800可能陸續進廠改造自動門,在可預見的將來,它們仍將奔馳在花東地區,為旅客服務。
(內容時間為2010年)
![]() |
DR2800型前端。 |
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湖山機場
此處為一些未分類的飛機模型。有些曾經在別的頁面上出現過,有些則從未出現。未來本頁之內容將繼續增加。
小號手IL-76,俄航塗裝。
A-MODEL TU-134,東德國營塗裝。
ZVZEDA TU-154,俄航塗裝。
ZVZEDA IL-86,俄航塗裝。
AIRFIX 超級三星,國泰航空塗裝。
MINICRAFT 波音377,泛美航空。
AIRFIX COMET4。
食玩系列的「飛龍」。
ANIGRAND TU-126。樹脂模型。
DRAGON U-2R,黑貓中隊塗裝。
A-MODEL IL-12,蘇聯塗裝。
AN-24 古巴國營航空塗裝。
韓國版的TU-22 M2,很舊的模子。
EASTERN EXPRESS的TRIDENT客機
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N規鐵支路「太魯閣號」模型
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N規ETHERTRAIN DR2900/3000模型
最近向ETHERTRAIN購進了二組計六輛DR3000型柴油客車模型。這種柴油自強號,是鐵路局為了增進花東方面運能,而於民國七十五年向日本日立公司購買,當初共計五組十五輛,動力車稱為DR2900型,中間拖車則是DR2950型;隨後於民國七十九年再訂購同型車二十七組八十一輛,編號則變為DR3000型,拖車編為DR3070型。由於此二型車規格完全相同,一般均可混合運用,目前是往花東方面,尤其是東部幹線及南迴線等非電化區間的主力自強號車型。
2009年1月23日 星期五
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
載瓦斯的摩托車
今天趁著假日完成了一部載瓦斯的摩托車,這樣的車子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在此同時也順便作出一輛送報紙的機車,兩側各一個裝滿報紙的大帆布袋為其特徵。至於機車騎士之製作,請看http://www.geocities.jp/s63d0018kimjp/motorcycle.htm,還請各位多多指導!

送瓦斯車(左)及送報車。
二者另一側面。送報車的袋子有一邊蓋起來了。
全側面(一)。
全側面(二)。
放在場景中。這種手製小物件多半不堪細看,但是遠觀時效果非常好。
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1/144 MINICRAFT 遠東航空波音七五七
這是以MINICRAFT的套件,再加上市面上販售的現成水貼所作的遠航波音七五七模型。這次前往北韓參觀,剛好趕上了遠航事件,原本去程已受遠航減班影響,預定從濟州接瀋陽改接北京,因此也多坐了一段北京-瀋陽的「和諧號」高速電車;過了幾天回程的時候,更碰上遠航全面停飛,結果航程大亂,重新安排從北京之後轉至上海,再從上海接濟州,坐上遠航最後一班711次班機回台北。總計兩天之內從東北跑華北再跑到華中,真沒想到本來大陸只是個前往北韓的中途點,後來卻變成一場幾乎是破紀錄的旅程(據說差一點安排從上海轉往澳門回台北,那可好,大陸沿海全飛遍了)。但是遠東航空,以及那些令我印象深刻的紅色飛機,會不會從此只存在記憶之中呢?
右前側。此水貼的線條似乎稍粗了一點,不過遠看效果反而比較好。
2008年5月23日 星期五
北韓火車及平壤市電
上星期到北韓(朝鮮)去參觀(應該玩不到什麼吧?)了幾天,當然其中一部分重點放在其火車上面。在「三大革命展示館」參觀「北韓商品展」的時候,旁邊居然放著幾輛火車(展銷國產火車?),與一些重機卡車類擺在一起,於是我把它們拍了下來。另外,沿路也向外拍了一些片段,當中有些火車的鏡頭,不過實在不是很清楚,還請多多見諒!
後來去乘坐平壤地鐵,行程安排共一站,從「千里馬線」的「榮光站」至「烽火站」。平壤還有幾條有軌電車路線,在「建黨紀念塔」前參觀時剛好有些時間,於是把這車拍成了一段影片。
後來去乘坐平壤地鐵,行程安排共一站,從「千里馬線」的「榮光站」至「烽火站」。平壤還有幾條有軌電車路線,在「建黨紀念塔」前參觀時剛好有些時間,於是把這車拍成了一段影片。
*本文時間為二00八年。
以下是這次拍到的火車。
![]() |
柴(電)機車。 |
![]() |
柴電機車另一面。 |
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高麗航空伊留申62和平壤順安機場
這次前往北韓參觀,乘坐了高麗航空(AIR KORYO)的伊留申IL-62型客機。這是前蘇聯製作的機種,幾乎可說是上個世代的「活化石」,現在還能坐到實在非常有意思,只是不免也有些擔心飛機是不是有結構上的問題,所幸平安無事。五月十日下午,我們抵達平壤的順安機場。
這是在瀋陽桃仙機場登機前所攝之IL-62客機。
登機證(14.7*8.3cm)。
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
N規ETHERTRAIN EMU500型通勤電車模型
最近自ETHERTRAIN購入了EMU500通勤電車模型。實車於民國八十四年啟用,共計三百四十四輛,至今仍是台鐵數量最龐大的通勤電車主力。外觀及塗裝上承繼了EMU400,只是每側多了一扇自動門,登車階梯也減為一階,可增加旅客上下車速度,是台鐵第一種可與先進國家之通勤電車相提並論的現代化電車。後來的EMU600及EMU700,在許多方面皆以此車為基準製造,可說是台鐵一種畫時代、承先啟後的車種。由於數量奇多,經常坐火車通勤的人,一定對它類似台北捷運C321西門子電車的VVVF馬達變頻聲不會太陌生。
ETHERTRAIN這次研發EMU500通勤電車模型,也採用了許多新式技術,例如新的底盤機器製作方式,比起舊型車所具備者更有立體感,整體而言幾乎可用藝術品來形容了。這次購入一編成四輛,為此車基本編成方式,常可在宜蘭線及中南部區間見到這種單編成運轉。
ETHERTRAIN這次研發EMU500通勤電車模型,也採用了許多新式技術,例如新的底盤機器製作方式,比起舊型車所具備者更有立體感,整體而言幾乎可用藝術品來形容了。這次購入一編成四輛,為此車基本編成方式,常可在宜蘭線及中南部區間見到這種單編成運轉。
![]() |
EP500型。內有TOMIX製動力。 |
![]() |
ET500型。 |
![]() |
EM500型。 |
![]() |
另一端的EMC500型。 |
![]() |
非動力車底盤機構。 |
![]() |
動力車底盤機構。 |
2008年1月11日 星期五
2007年8月5日 星期日
運行圖
運行圖
一開始,我真以為那孩子沒有自理生活的能力,甚至智能有些問題。我搭上新店來的捷運列車,揀了個與他們直角相交的座位,原本沒注意有些什麼,聽見說話聲抬起頭,正好瞥見那位年輕媽媽高舉一張上頭印得密密麻麻的某種單子,詳細向她的孩子交待各項生活細節,例如幾點鐘起床、老師講些什麼要注意聽等等。我不假思索立刻將那位臉被單子遮住,只露出小平頭,似乎對媽媽的話沒有太大反應的少年歸類為智能不足。他們八成是在前往教養院的路上。
然後我知道我又錯了。
媽媽講到一個段落放下單子,我這才看清男孩子的臉:一派純真、靦腆,一直低著頭;偶而抬起烏黑雙眸,竟似未受污染的湖泊般如此澄澈深邃,卻又不經意流露出大約國中年紀小男生所特有未識人事的羞澀。
這怎麼回事?我腦海打了個噎。媽媽此時已將單子翻個面,繼續未完的交待:
「……課都已經幫你排好了,九點鐘上物理,接下來還有英文……英文單字這幾天有沒有在複習?……上禮拜要你複習的那幾冊都看完了吧?……」
媽媽叨叨不休的話語被列車鐵輪轆轆聲切成片段,字裡行間夾雜著一個個排定的時間,以及各種令我一時間頗有似曾相似之感的科目名稱。怪的是,我眼前浮現的第一個畫面居然不是一群學生擠在補習班狹小的教室內,我彷彿看見,面前展開一片廣大的鐵路場站,數十條銀線盤根錯節,局外人一看就傻眼。但是沒有關係,調度所已經將每個轉轍器定位,孩子,你只管跟著號誌走,那一條,只有那一條線路,才能引領你駛上通往光明前途的幹線,而不致通往那些雜草叢生的鐵軌末端。
是這樣嗎?調度員在遙遠的調度所內,面對巨大顯示板運籌帷幄,他要知道的是每列火車該怎麼走,他不必知道火車在想什麼。因此儘管媽媽不停的叮嚀和指引,少年只是用他溫馴的雙眼順從地看著膝上的背包,偶而輕輕點一下頭。
那對母子,從衣著看來家境至少中上。我從媽媽講的話知道他們要在台北下車,也終於使我明白這又是個犧牲暑假,得每天上補習班報到的孩子。同時讓我想起周圍許多朋友親人提到,他們對什麼「一綱多本」、「九年一貫」課程內容的不安與無法信任,寧可教他們的子弟多補點習,免得掛一漏萬,到時候影響基測成績。只是,暑假才剛開始,對我面前這孩子而言,就已經結束了,結束在媽媽的提醒之中──
「……還有,你要記得,老師說一個月要複習六冊。……要是你成績跟不上的話,老師已經說了,他會把你從資優班調下來,知道嗎?……」
少年淺淺一笑,仍如先前,以外人幾乎無法查覺的細微動作,點了點頭。
另一個畫面。
我看見少年坐在火車的駕駛室內,面前除了一堆操縱儀器,還有張時刻表。時刻表上清楚載明火車應在什麼時候通過、停靠哪一站,或者什麼時候從哪個站出發;那些站名,全是我們國中唸過的科目。孩子,你絕對不能誤點,如果你現在跟不上的話,調度所會叫你在某一站推到副線待避,等其它車都過了你才能再出發,因為現實是不會等你的;而且你要是誤點,下次他們就不會再排特快車給你了。他們會叫你開著貨物列車去跑那種鳥不生蛋的支線,而且每到一站你還得摘掛幾個貨車廂,送進貨物側線,或者叫你在站內調車,成天推著車廂跑來跑去,與生鏽的軌道和雜草為伍……孩子!
至此不禁令我想起前不久日本發生的電車出軌事故。聽說日本鐵路時刻精確到以秒計算,誤點超過一定時間,駕駛員就要接受嚴格的再教育。年輕的駕駛員,在強大的壓力下為了一分半鐘拼命超速趕點,終於在一個彎道犯下致命錯誤。可是,媽媽或許不知道這件事,少年大概也不知道,我猜他平常一定是個好少年,很少上網,更不用說看電視了。不過是外國翻了一列火車,有那麼重要嗎?何況──
一切力量,投入考試,
一切準備,用於基測。
媽媽好容易把課程及時間交待完畢,母子倆並肩而坐,不曉得為什麼,他們忽然間似乎陷入一種無話可說的窘境。少年固然低著頭,連剛才上車的熱褲辣妹都沒多瞧一眼;媽媽則看著手中那張單子。也許過了三十秒,也許一分鐘,誰知道呢,媽媽又說了:
「對了,你們班上是不是有那個什麼……」
從媽媽口中講出兩所台北市東區明星國中的名字,言下之意就是要她的孩子別輸給那兩個學校的同學了。少年又點點頭。
唉!如果每個孩子就是一列火車,那麼調度所裡除了巨大顯示板之外,還會高掛一幅「列車運行圖」。所有列車的運行時刻都被畫在由時間和科目名稱組成的二維象限上,成為一條條向上或向下的斜線。有了它,調度員才知道各列車要在哪裡會車、待避。原本每個學生資質不同,因此出發時間也會不同,斜線的角度以及在每一站停留所形成的水平線長短也不應該一樣;但是在這裡,運行圖上的斜線必需角度完全相同,不管你先前的智力如何,反正一視同仁。線條之間又排得十分密集,列車只要在哪一站稍有差池,後面鐵定趕不回來。這麼一來,調度所得忙著安排行車事宜,列車駕駛則必需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責難,因此,在這個系統裡,沒有一個人敢誤點……
最後,媽媽又講了些每天大概幾點鐘去接那個少年回家之類的,特別講明白,還是跟以前一樣,在台北車站的某個門那邊。於是,整個新一季的列車運行計畫,就這麼完成了。
鐵路局的自強號剛登場時,外表高貴,內裝豪華,然而在密集的運行排點,日以繼夜南北奔波操勞下,據說許多車子疲態畢露,有的爬不上山坡,有的中途失去動力;鐵路局為了讓這些車子都能動,便調來火車頭在後面使力推,於是,它們就這麼繼續,拖著殘缺衰病的身子,為了達成時刻表的要求而賣命,有如吊著點滴準備考試的學生。
到達台北之前還有大約三個站的空檔,少年的媽媽沒再說什麼。我又偷眼瞧了瞧那少年,這次他抬起頭,望著對面黑洞洞的車窗。端正秀氣的臉龐,不必學過卜卦算命都看得出這必是將來大有前途的面相。但這麼優秀的少年,我幾乎同時可以想見,他也將有一大部分的生命在運行圖一段又一段無止境的斜線中度過:基測,高中,指考,大學,研究所,以他這樣的家庭或許還會出國留學。再下來也有可能在父母的指引下進了某家大公司,謀得一個職位甚至成為高階主管。密集的排點和不停的運行,我不知道他,或者其他類似的孩子怎麼受得了。然而我面前這少年,在前往補習班的路上,完全不像平常刻板印象,如待宰駑馬般垂頭喪氣,亦不似某些小孩桀驁不馴,狂暴反抗,竟是如此安靜,靜到我都有點捨不得。
幹線上的特快車,沒日沒夜地被時間追著往前跑,雖然最後準點抵達目的地,是成就,但是,沿路美好風光全都在緊張中如飛雲濺瀑般向後消逝,沒有留下任何一點印象。倒不如改變方向,轉進側線,看看鐵軌末端草叢裡有哪些小白花,或者優閒地走在支線上,好好欣賞兩旁田園景緻;即使因為拖著運煤列車而弄得一身髒,或者到水泥廠線搞得滿頭灰,也是完全不同的體驗。
是這樣嗎?我想應該是這樣。
不久,台北站到了。少年默默地,跟著他媽媽起身下車,很快的他們便融入人群,融入縱橫交錯的人流線條,眾多足跡畫出的運行圖中。
2007年5月14日 星期一
1/144 AIRFIX HS121 TRIDENT(三叉戟式)模型
一九六0年代,英國Hawker Siddeley公司應「英歐航空」(BRITISH EUROPEAN AIRWAYS,簡稱BEA)的要求,開始發展一種三引擎中短程噴射客機。這種飛機外觀與晚其一年推出的波音七二七類似,名稱叫作「三叉戟」。
此機雖然比波音七二七早出現,可是在後來的競爭中因初期型載客量及續航距離實在比不上波音七二七,再加上後來發展的幾種型式,儘管改進了缺點,比起波音七二七卻沒有太大特色,引不起客戶興趣,於是相對於波音七二七總共出產一千八百多架,「三叉戟」僅生產了一百一十七架,於一九七五年最後一架交給「中國民航」之後即宣告停產。
此機外觀最大特徵為其起落架:罕見的四輪並列式主輪,需先伸長再轉向才能收納入機身;而鼻輪更是特殊,偏離機身中線配置於左邊,側向收入機身。之所以如此設計原因不十分清楚,然而世界上除了美國的A-10攻擊機,因機首設置一門機砲,而將鼻輪設在右邊之外,似乎很少見到飛機像這樣子的。
此機最大客戶當為英國本身的BEA,佔了總產量的一半,然而第二大的是大陸的「中國民航」(CAAC)。一九七0年,中共已經自巴基斯坦買進數架二手的三叉戟1E型,這批飛機可能皆用作中共高級官員專機,後來中共於一九七二年起購入三叉戟2E型機,連同最後兩架機身延長的超級3B型,前後約購買三十多架。這批三叉戟大部分為中國民航所有,另有數架進入「中國聯航」,還有一部分流入中共空軍使用,也是唯一將此型機用於軍方者。因為早期中國民航與中共空軍之間根本形同手足,根據記載,中共空軍甚至曾將一批此型機連同空軍機組直接支援民航。總計大陸前後出現了三十九架三叉戟式,一直使用至一九九一年,終因失事等原因損失太多,再加上機齡逐漸老舊,正式淘汰,目前尚留下數架機體存放於各博物館及航空學校供人憑弔。
此機在海峽兩岸均小有知名度。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當時的中共副主席林彪,因為在中共高層政治鬥爭失敗(一說涉入其子林立果預謀暗殺毛澤東事件,即『五七一工程』),坐上飛機試圖向北逃亡蘇聯,中途卻在蒙古神祕墜毀,與其妻、子一同喪命,當時其座機即最早一批由巴基斯坦引進的三叉戟式其中一架。民國六十年代,在台灣各地的「反共抗俄」宣導,便出現此機燒得焦黑的機尾照片,用以證明「中共人心渙散」、「反共即將勝利」等,可能很多四、五年級的人還記得這件事。
此機雖然比波音七二七早出現,可是在後來的競爭中因初期型載客量及續航距離實在比不上波音七二七,再加上後來發展的幾種型式,儘管改進了缺點,比起波音七二七卻沒有太大特色,引不起客戶興趣,於是相對於波音七二七總共出產一千八百多架,「三叉戟」僅生產了一百一十七架,於一九七五年最後一架交給「中國民航」之後即宣告停產。
此機外觀最大特徵為其起落架:罕見的四輪並列式主輪,需先伸長再轉向才能收納入機身;而鼻輪更是特殊,偏離機身中線配置於左邊,側向收入機身。之所以如此設計原因不十分清楚,然而世界上除了美國的A-10攻擊機,因機首設置一門機砲,而將鼻輪設在右邊之外,似乎很少見到飛機像這樣子的。
此機最大客戶當為英國本身的BEA,佔了總產量的一半,然而第二大的是大陸的「中國民航」(CAAC)。一九七0年,中共已經自巴基斯坦買進數架二手的三叉戟1E型,這批飛機可能皆用作中共高級官員專機,後來中共於一九七二年起購入三叉戟2E型機,連同最後兩架機身延長的超級3B型,前後約購買三十多架。這批三叉戟大部分為中國民航所有,另有數架進入「中國聯航」,還有一部分流入中共空軍使用,也是唯一將此型機用於軍方者。因為早期中國民航與中共空軍之間根本形同手足,根據記載,中共空軍甚至曾將一批此型機連同空軍機組直接支援民航。總計大陸前後出現了三十九架三叉戟式,一直使用至一九九一年,終因失事等原因損失太多,再加上機齡逐漸老舊,正式淘汰,目前尚留下數架機體存放於各博物館及航空學校供人憑弔。
此機在海峽兩岸均小有知名度。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當時的中共副主席林彪,因為在中共高層政治鬥爭失敗(一說涉入其子林立果預謀暗殺毛澤東事件,即『五七一工程』),坐上飛機試圖向北逃亡蘇聯,中途卻在蒙古神祕墜毀,與其妻、子一同喪命,當時其座機即最早一批由巴基斯坦引進的三叉戟式其中一架。民國六十年代,在台灣各地的「反共抗俄」宣導,便出現此機燒得焦黑的機尾照片,用以證明「中共人心渙散」、「反共即將勝利」等,可能很多四、五年級的人還記得這件事。
2007年4月12日 星期四
N規KIBU E1000推拉式自強號模型
這是KIBU所出產的N比例推拉式自強號,在此為舊版製品。實車為台鐵第一種流線形電車,也是台鐵第一種採用全新推拉式(前後各有一部機車,一推一拉)的列車。
KIBU將這款車製品化之後不久,我就跑去買了一列基本組,後來又買進車廂。目前此列車由兩端機車、一部PPD餐車以及數輛PPT客車編成,也就是由一組機車加餐車的基本組和PPT車廂組湊在一起而得。原始並無動力,我先後用過TOMIX和KATO的動力底盤加在餐車底下,可是轉向架與實車不同,一直無法解決。最近下定決心向KIBU購買料件,換裝為原廠指定的GREENMAX動力底盤,並且順便加上雨刷,這才使全車得以恢復生氣。
2007年4月10日 星期二
1/144 AIRFIX 遠東航空舊塗裝波音737-200模型
民國六十年代,遠東航空公司為了加大國內線運量,並取代原有的「信使式」(Handley Page HPR.7 Herald)和「子爵式」(Vickers Viscount)兩種渦輪螺旋槳客機,開始購入波音七三七大型噴射客機。曾經有一段時間,遠航的國內航線是由波音七三七和原有的「卡拉維爾式」(Sud Aviation Caravelle)以及「子爵式」共同分擔,可是時間並不長,大約民國六十年代中後期便只剩波音七三七獨撐大局。在此之前,華航原先用於國內線的YS-11也告淘汰,於是直到民國七十年代末期政府宣布開放設立航空公司,當中有十多年時間,國內航線就只剩華航跟遠航的波音七三七在飛行,與剛開放天空時群機亂舞的狀況實在不可同日而語。其中大部分是遠航班機,當時國內航線各大機場,包括台北、台南、高雄、花蓮、台東、馬公等幾乎都可見到這些遠航波音七三七的踪跡。如果在那段日子曾搭乘國內線飛機的人,應該對此機不陌生。
2007年3月9日 星期五
N規東風4D(DF4D)及東風4B內燃機車模型
這是少見的大陸東風4D(DF4D)內燃機車模型,實車為大陸一般幹線用大型柴電機車,於1996年以東風4B及東風4C為基礎發展而成,原先設計為客運用機車,其後又發展出多種衍生型,包括貨運型、調車型以及自備客車電源及准高速列車牽引用等多種型式。
此一系列機車比起早期之東風4B外觀較為方正,用色也比較活潑,不再以傳統之「西瓜皮」(綠皮藍條,貨物用機)和「橘子皮」(橘皮黃條,客運用機)作為外表塗裝。一般而言,下藍上米黃為貨物用機車,下紅上米黃為客運用,准高速列車則類似日本舊國鐵色。
此一系列機車比起早期之東風4B外觀較為方正,用色也比較活潑,不再以傳統之「西瓜皮」(綠皮藍條,貨物用機)和「橘子皮」(橘皮黃條,客運用機)作為外表塗裝。一般而言,下藍上米黃為貨物用機車,下紅上米黃為客運用,准高速列車則類似日本舊國鐵色。
2007年2月27日 星期二
N規ETHERTRAIN DR2700光華號模型
DR2700系列光華號柴油特快車,是鐵路電氣化之前台鐵最快的車種。它的出現,根據各方說法,皆稱民國五十五年,適逢蔣中正總統八秩華誕,台鐵特別購入此車以表祝壽之意。因此,選在民國五十五年十月三十一日開始運行,而且初始開行時,車頭除掛有「光華號」的列車牌之外,另在上方懸有「萬壽無疆」及「壽」字圖案。
它們總共有三十一輛,其中DR2700型動力車二十五輛,DR2750型拖車六輛,係由日本東急車輛製造,據說外觀仿自美國的RDC柴油客車。同一時期,東急電鐵本身則啟用新的7000系,也是日本第一種全不鏽鋼車體電車,側面有同樣的波紋,此三者之間是否有某種關連,似乎值得研究。
此車屬於柴聯車系統,與一般列車由機車牽引車廂的方式大不相同,但實非首創。在光華號出現之前台鐵已有飛快車,也就是DR2500、DR2600系列柴油客車營運中。不過光華號不鏽鋼外殼閃閃發亮的外表,比起飛快車藍皮白條的傳統塗裝確實給人一新的感覺,再加上馬力比飛快車強大許多,速度也快,將原先飛快車行駛台北高雄需五個多小時縮短成四小時四十分即可抵達,登場後即逐步取代飛快車的地位。光華號最大的特點除了它的不鏽鋼外殼,還有就是它們的動力車頂上都會頂著一個散熱器,現在花東線各種柴油自強號皆有類似裝備。
它們總共有三十一輛,其中DR2700型動力車二十五輛,DR2750型拖車六輛,係由日本東急車輛製造,據說外觀仿自美國的RDC柴油客車。同一時期,東急電鐵本身則啟用新的7000系,也是日本第一種全不鏽鋼車體電車,側面有同樣的波紋,此三者之間是否有某種關連,似乎值得研究。
此車屬於柴聯車系統,與一般列車由機車牽引車廂的方式大不相同,但實非首創。在光華號出現之前台鐵已有飛快車,也就是DR2500、DR2600系列柴油客車營運中。不過光華號不鏽鋼外殼閃閃發亮的外表,比起飛快車藍皮白條的傳統塗裝確實給人一新的感覺,再加上馬力比飛快車強大許多,速度也快,將原先飛快車行駛台北高雄需五個多小時縮短成四小時四十分即可抵達,登場後即逐步取代飛快車的地位。光華號最大的特點除了它的不鏽鋼外殼,還有就是它們的動力車頂上都會頂著一個散熱器,現在花東線各種柴油自強號皆有類似裝備。
訂閱:
文章 (Atom)